《重审耶稣复活》广播剧🔊
《重审耶稣复活》广播剧以法庭辩论的形式,帮助您独立审视圣经的准确性和耶稣复活的真实性。
目录
本剧本根据《重审耶稣》(The Case for Christ)中有关复活的内容改编,以法庭庭审的形式对耶稣复活进行严谨、理性的分析。
《重审耶稣》的作者史特博(Lee Strobel,1952-)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和耶鲁大学法学院,曾任《芝加哥论坛报 Chicago Tribune》和《每日号角报 Daily Herald》调查记者,因为对福特公司集体诉讼的调查报道而获得过新闻奖 。史特博原是一位无神论者,因为妻子信了耶稣,所以对与耶稣有关的所有事实进行了全面调查,以免成为迷信的受害者。他以严谨的态度,在两年中向十三位著名的学者盘根问底,提出了各种尖锐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承认耶稣的事迹非常可靠,自己也成为一名基督徒作家。
第一审:耶稣传记的原稿内容可靠吗?
第二审:今天的耶稣传记和原稿一致吗?
第三审:耶稣传记之外还有史料吗?
第四审:耶稣的复活合理吗?
第五审:耶稣的复活有旁证吗?
第六审:最后的证人
第一审:耶稣传记的原稿内容可靠吗?
00:00:00 法官:「这里是真相还原特别法庭。今天是复活节,本庭专门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就耶稣复活一案召开特别庭审,并邀请全体听众加入陪审团。作为陪审员,你们应该确保自己对本案没有成见、态度公正,暂时放下自己的无神论或宗教立场,按照事实、运用理性,公正地审视庭审中的证词和辩论,做出你们自己的判断。下面请控方和辩方律师分别进行开场陈述。」
控方:「各位陪审员,复活节快乐!今天,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在庆祝复活节,这是一个快乐的长周末。放假当然是好事,我们并不打算控告这个节日;但是,我们要控告教会借这个节日宣传耶稣复活的迷信,用受难节和复活节的聚会妨碍广大基督徒的长周末度假和购物计划,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复苏。众所周知,耶稣只是两千年前传说中的人物,复活更是完全违背我们的科学知识和理性常识。请问:有证据吗?证据经得起考验吗?如果没有,我们建议法庭禁止教会继续宣传迷信,让基督徒们也能融入主流社会。各位陪审员,复活节有兔子和彩蛋就够了,让我们都能过一个没有耶稣的、轻松的、促进消费的复活节,让经济尽快从危机中复活过来吧!」
辩方:「各位陪审员,复活节快乐!对于耶稣复活这一事实的质疑,控方律师并不是第一个人。英国的莱昂内尔·勒科胡爵士(Sir Lionel Luckhoo,1914-1997年)也曾提出过。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律师、法官和外交人员,曾经连续使245位谋杀嫌疑犯获得无罪开释,这一惊人的记录在1990年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勒科胡爵士为此获得『世界上最成功的律师』的称号。这位世界上最成功的律师,对耶稣复活的历史事实进行了几年的严格分析,最后宣布:『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势不可挡,不容你不接受。这些证据全然无懈可击。』同样,如果今天你们认真听取了各位证人的证词,用逻辑思维和常识审查这些证据,我相信,你们也会像世界上最成功的律师一样,发现这些证据是决定性的、无可推诿的:耶稣确实复活了,祂是复活节唯一的主角!」
法官:「下面传唤证人,控方和辩方律师都可以询问每一位证人。在询问过程中,请各位陪审员仔细考虑证人的可靠性,谨慎分辨证词,根据你们的常识和理性审查证据,最后做出自己的裁定。首先请证人克莱格·L·布隆伯格(Craig. L. Blomberg,1955-)博士上庭,他是公认的全美研究四福音耶稣传的权威,苏格兰阿伯丁大学新约博士,曾任英国剑桥大学廷代尔学院资深研究员,在那里成为国际学者精英团的成员,目前在丹佛神学院担任新约讲座教授。下面请控方和辩方律师对证人进行询问。」
四福音的作者
控方:「Blomberg博士,在耶稣的同一时代,中国的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王充,他写了一本有名的书叫《论衡》,里面说汉朝的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他吃了仙丹升天以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他的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人们听到他们家的狗啊、鸡啊,都在天上叫来叫去。请问:您会根据这样一本书的记载,相信淮南王刘安真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吗?」
证人:「当然不会。」
控方:「为什么?」
证人:「首先,作者王充并不是目击证人,他也没有举证说谁是目击证人。第二,王充写这本书的时候,距离刘安的时代已经有200多年,关于刘安的故事已经增加了很多传说,真假难辨。最后,更重要的是,历史学家们公认,刘安是被汉武帝以谋反的罪名逼迫自杀的,有很多历史资料可以旁证。」
控方:「很好!作为一位聪明的、擅长批判思考的博士,您当然不会因为两千年前王充写的一本《论衡》,真的就相信淮南王刘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那么请问,我们有什么理由只根据四本福音书的记载,就相信耶稣复活了?」
证人:「这两个案例的情况并不一样,四福音书不存在我刚才提到的三个问题,可信度完全不同。」
控方:「好吧,让我们来看看这四本福音书。首先,请告诉我,在没有获得今天版权局注册资料证明的情况下,一个聪明的、擅长批判思考的人,真的会相信四福音是那四个人写的吗?」
证人:「答案是肯定的。早期教会一致认为,十二门徒之—、税吏马太是《马太福音》的作者,彼得的助手马可是《马可福音》的作者,保罗的同伴路加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
控方:「相信他们是作者的想法有多普遍?」
证人:「到现在,还没有人出来争着说他们才是这三部福音的作者,显然并无争论。」
控方:「也许真正的作者早就死了,所以没有出来争辩。难道没有其他人出来指控,说这些人冒称作者,其实他们并没有写这些书?」
证人:「任何人都可以提不同的意见,但是没有任何经得起考验的反对意见。请记住,这几位作者都是些小人物,马可和路加根本就不是使徒。马太是使徒,但他是个税吏,是专门帮罗马帝国向犹太人收税的,人人讨厌,名声很差。我们可以和几百年后虚构的那些伪福音书比较一下,人们选择了一些著名的人物作为这些假福音书冒名的作者,比如腓力、彼得、马利亚、雅各。这些人物的名声远远超过马太、马可与路加,这个道理今天所有的出版商都明白,有名的作者才能打开销路。如果这三个人不是作者,就没有任何理由把作者的名分加到他们身上。」
控方:「别忘了约翰啊!《约翰福音》的作者约翰可是非常有名,据我所知,他不但是十二使徒之一,还是耶稣最喜欢的门徒。」
证人:「是的,他是个例外。但大部分早期记载的都一致承认《约翰福音》的作者是使徒约翰,没有人持反面意见。」
四福音的写作时间
辩方:「Blomberg博士,如果我们能确信四本福音书分别是由使徒马太、使徒约翰、使徒彼得的同伴马可,使徒保罗的同伴路加写的,是不是就具备了一个前提条件:他们记录的事件,完全可能是根据当时直接或间接的目击者的证词?」
证人:「正是这样,所以福音书的作者是谁很重要。」
辩方:「但是,有人认为福音书是在事情过了后很多年才写成的,就象刚才提到的淮南王刘安鸡犬升天的例子一样,当时的传说已经多了起来,很可能歪曲了事实,把耶稣从一个单纯、智慧的教师变成传说中神的儿子,是这样吗?」
证人:「这个论点站不住脚。耶稣是在第一世纪三十年代传道的,学术界对于福音书的写作时间最保守的推测是:马可在七十年代,马太和路加在八十年代,约翰在九十年代。请注意,当时很多耶稣事迹的目击者还活着,包括祂的敌人。如果当时福音书里的事实被歪曲了,那么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尤其是耶稣的敌人,他们一定很乐意向当时的信徒指出这点,早期基督教怎么能传播开来呢?怎么能有那么多人甘愿为之受苦呢?淮南王刘安可不一样,当时刘安已经死了二百年,既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就像今天那些古装电视剧,只要卖座,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反正也没有当真。」
控方:「但是,Blomberg博士,你还是承认福音书写于耶稣死后三十到六十年,你不觉得这太晚了吗?今天的名人、总统们都知道,要趁自己还没有过时的时候赶快写回忆录,否则以后就不好卖了。」
证人:「从历史的观点出发,福音书的写作时间一点也不晚。我们都知道,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格局,影响至今。但是,亚历山大大帝最早的两本传记,是阿里安和普鲁塔克在他死后四百多年写成的,可历史学家都认为两本传记都翔实可靠。福音书写于耶稣受难后三十到六十年,和亚历山大的四百年比起来,简直就是闪电新闻了!」
四福音的准确性
控方:「可是据我所知,被称为三本『对观福音』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在任何段落上都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差异。这些差异怎么解释?难道在三十到六十年的时间里,记忆的错误和传说的发展,不会把耶稣的史实污染得面目全非吗?」
证人:「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是一件发生在两千年前的事件,相当于中国的东汉初年,中国还没有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书是很罕见的宝贝。因此,社会上的教育、学术、宗教主要靠口头教导流传,犹太拉比们甚至能背下整部旧约。耶稣的门徒完全有能力记住比四福音加在一起更多的东西,并且准确无误地传递下去。」
控方:「真有这种死记的工夫吗?那怎么可能呢?」
证人:「是啊,现代人确实是难以想象,因为我们的背诵能力都退化了。今天北美的小学生大概个个都会玩电脑,可是有几个人会背九九表呢?两千年前是一个口述传统(Oral tradition)的时代,特别重视背诵的训练。耶稣的话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是用诗的形式,都有格律,句子匀称,还有并行结构,很容易背诵。」
控方:「请问,你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打电话的游戏?几十个孩子围成一个圆圈,一个在另一个耳边说一句话,然后一路耳语传递下去,传到最后已经面目全非了。」
证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口述文化与打电话的游戏完全不同。打电话游戏的乐趣在于,一个人可能还没有听清楚,但又不能让人重述一次,就得把话传下去。但在口述传统社会里,人们都知道口头传递的缺点,所以会经常核对和改正传递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信息的完整性。你提到的三本『对观福音』的差别,正好说明早期基督徒把耶稣的言行背在脑子里,又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表达出来,所以重点相同、细节有差别。按照两千年前的标准,他们之间已经相当一致了。其中有些被认为是明显冲突的地方,也都有合理的解释。如果你有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单独研究每个问题,你可以找到许多权威的著作,有些可能会细致到令人读不下去的程度。」
辩方:「反过来说,如果四本福音书之间完全没有差异,反而可以怀疑那些作者事先串通过,研究怎样将故事写得一样,对不对?」
证人:「是的。即使在今天,如果不同的记者对于一个重大事件的报导居然在细节上毫无差异、完全一致,好像使用了统一的新闻稿,就会格外让人怀疑。」
控方:「但是,你不能否认这些人热爱耶稣,他们不是客观的记者,完全有可能蓄意改变事实,为耶稣涂脂抹粉!」
证人:「发生这样的事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些门徒们除了受到社会排斥,被逮捕、流放和处死之外,什么都得不到,也没有人给他们付版权税。如果说有外界压力,也只会让他们住嘴,或者否认耶稣、贬低祂的地位。如果说这些人捏造事实,然后为这个捏造的事实活出高尚品德、吃苦、受难、甚至死亡,我认为是不合逻辑的。」
控方:「如果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事实,那就不能光说好听的话,肯定不能回避一些使人难堪的事实、一些作者难以解释的事实吧?」
证人:「对。比如《马可福音》6章5节说,耶稣不能在拿撒勒行什么神迹,因为那里的人不信,好像在说耶稣的权柄是有限的。《马可福音》13章32节,耶稣说祂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好像说祂并非像神一样全知。另外,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声喊着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如果我可以随便修改福音书的话,我肯定会把这些不容易解释的资料全部删掉,那就可以省掉许多解释的麻烦。把这些引起太多问题的文字删掉,肯定会更符合作者自己的利益。」
辩方:「请问,在记录门徒的言行方面,有没有类似容易引起问题的记录?」
证人:「有。虽然马可是彼得的助手,但马可对于彼得的记载却非常诚实,《马可福音》里的彼得有勇无谋,喜欢带头顶撞耶稣,只有《马可福音》提到彼得三次不承认耶稣时『鸡叫两遍』的细节。福音书里也提到门徒们不断地误解耶稣,在耶稣上十字架之前,雅各和约翰还在争着将来要当耶稣的左右手,耶稣还得向他们讲解怎样做个好仆人。这些门徒大部分时间看起来都像一帮自私自利、头脑简单的家伙,这正说明作者诚实地记录了历史事实。各位,中国的孔子在编撰《春秋》的时候说,要『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他的这个原则和态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直传到今天。各种『讳』的结果,就把中国历史就变成了电脑处理过的明星脸蛋,一丝皱纹都没有,但你们还把它当作真理放在课本里,为什么对于圣经却用另一个标准呢?」
敌对方证人
控方:「Blomberg博士,当时有没有其他人,发现福音书中有歪曲或伪造的情节,提出过反对意见?有没有耶稣同时代的人控诉福音书的错误?」
证人:「当时有许多人想方设法地攻击耶稣。在后来的犹太人著作里,把耶稣称为引导以色列误入歧途的巫师,这实际上是承认祂确实做过一些神奇的事情。虽然犹太人不承认这些神迹的力量来源是上帝,但却证实了福音书的记载:确实存在耶稣这个人,祂确实行过神迹。」
辩方:「假如当时耶路撒冷那些见过耶稣的犹太人,知道耶稣的门徒在夸大或者歪曲祂所做的事,福音还能在耶稣被公开钉死、埋葬过的耶路撒冷扎根吗?」
证人:「当然不能。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教会开始的时候非常软弱,福音传到哪里,犹太教的攻击就跟到哪里。如果门徒的见证是虚假的,犹太教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攻击他们。不过我们却看到,福音不但在耶路撒冷扎了根,而且势不可挡地在罗马帝国传开了。」
第二审:今天的耶稣传记和原稿一致吗?
00:00:00 法官:「下面请第二位证人:布鲁斯·M·梅茨格(Bruce M. Metzger,1914-2007年)博士,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硕士与博士,曾任英国剑桥大学克莱霍尔学院和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的客座教授,在普林斯顿神学院教了四十六年新约,是新修订标准版圣经(NRSV)委员会主席。他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大学和神学院的必读书籍,在神学界受到学者们极高的尊敬。」
新约和原稿一致吗?
控方:「Metzger博士,据我所知,新约的原稿并没有流传下来。即使耶稣传记的内容在写作的时候是准确的,那么经过两千年的流传,它还那么可靠吗?我非常怀疑。如果我们今天拥有的只是抄本的抄本的抄本,怎么能相信今天看到的四福音和最初的原本没有出入呢?」
证人:「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你可以用这个问题挑战圣经,也可以用这个问题去挑战任何其他古代文献。当我们把新约与其他古代文献比较的时候,你会发现新约流传下来的抄本多到难以置信的地步,登记在册的不但有五千多本希腊文抄本,还有八千到一万本拉丁文抄本,八千本埃塞俄比亚文、斯拉夫文和阿美尼亚文抄本,加起来总共有两万四千多本。最早的抄本是原书写成之后三十年。」
辩方:「请解释一下,这么多抄本有什么好处?」
证人:「从古代文献考证的角度,抄本越多,尤其是这些抄本来自不同地区的时候,你越能从多方面反复核实,推断出原来的文本是什么样子的。这么说吧,就算我们今天没有新约的希腊文原稿,如果把各种早期译本的材料贯串起来,也能复制出新约的内容。退一万步说,我们知道基督徒说话都喜欢引用圣经,即便我们失去了所有新约希腊文原稿和早期译本,我们还是能从早期教父的大量注释、讲道、书信中的引文中,复制出新约的内容。」
辩方:「这听来很吸引人,但如果没有比较,我们还是不能体会这有什么特别。别的古代名著是不是也有这么多抄本呢?」
证人:「和别的古代著作比起来,新约的抄本数目简直多得叫人脸红。除了新约圣经以外,抄本第二多的古代文献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现在能找到的希腊文抄本不到六百五十部,不到新约的3%。」
控方:「我们不能光强调抄本的数量,抄本的年代距离原书的时间长短,也是衡量古代文献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吧?」
证人:「是的。《伊利亚特》最早的抄本距离创作时间已经有一千多年!西方最早的历史书是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现存最早的抄本是在成书一千三百年以后的八本手抄本。记载新约时代罗马帝国历史最权威的历史书,是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罗马史》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成书三百五十年以后,《编年史》则是成书一千年以后。相比之下,新约最早的抄本离成书时间只有三十年。所以,如果把新约的抄本证据和现代学者认为绝对真实的其他古代历史文献比较,新约具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事实上,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数量级。」
控方:「Metzger博士,你不能只看西方的历史文献。我们都知道希腊罗马的文明在欧洲中断了将近一千年,但中国的文明持续了五千年而没有中断,历史文献的可靠性比西方好得多。他们有老子、有孔子,有四书五经,他们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候,耶稣还没有出生呢!」
证人:「很可惜,情况差不多,因为烧书是全世界统治者共同的爱好。从秦始皇到宋朝,中国古代大规模烧书出名的一共有十次,所以他们发明了一个专门的历史名词叫『十厄』:中国书籍的十次厄运。后来的人从明朝算到二战,又增加了五次。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史书是《尚书》,孔子编撰它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五百年,但现在能找到最早的《尚书》抄本是隋唐时期的敦煌手卷,距离原书写成的时间有一千年,你怎么相信这中间没有经过篡改呢?司马迁的《史记》写于公元前一百年,但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史记》是两本隋唐时期的版本,距离原书时间已经六百年了,你怎么知道中间没有经过南北朝那些外来统治者的修改呢?在19世纪末发现敦煌石窟之前,中国人想看最早的《尚书》和《史记》文本,只能到日本去找了,日本人反而比中国更好地保存了中国的历史。」
辩方:「那么,根据各种抄本和原作之间的时间间隔,还有抄本的数量,把新约和别的古代名著比较,你最终的结论是什么?」
证人:「我们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说,留传下来的这些新约抄本是相当可靠的,尤其是和别的古代文献比较的时候。世界上没有别的古代文献能像新约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文本上的证据。新约成书之后到最早的抄本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此之短,没有任何其他的古代文献能比得上。流传到今天的圣经,基本上和原稿是相同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这么说吧:如果有人怀疑新约文本的可靠性,那么所有人类第一世纪以前的历史记载都是不可信的,有人把这个叫做『历史虚无主义』。」
有抄写错误吗?
控方:「但是,我们知道希腊文字母写起来极其相似,古代没有印刷术,抄写员的工作环境原始简陋,怎么能保证抄写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呢?」
证人:「的确如此,抄写过程中的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所以一些抄本之间有细微的差异存在。」
控方:「我听说的却恰恰相反,并不是『细微的差异』、而是大得惊人,有人估计高达二十万!这么多的错误,新约圣经怎么能值得相信呢?」
证人:「这个数目看起来很大,其实只是计算方法的问题。比如,如果一个字在两千本抄本中拼错了,那就算有两千个差别,其实只是一个。」
辩方:「请问,教会的教义有多少会因为这些差别而受到影响?」
证人:「据我所知,没有。所有的差异都是次要而非实质的。学者们已经小心翼翼地按照原来的意义消除了大部分差异,少部分比较重要的差异也没有推翻教会的任何教义。今天,一本好的圣经会用注释来提醒读者,需要注意哪些重要的抄本差别。但需要注释的地方很少,可以说:新约不但比任何别的古书有更多的抄本流传下来,而且流传下来的形式比任何名著更纯净:有99.5%的纯净。」
有人为的排除吗?
控方:「就算新约从古到今的传承是可靠的,我们怎么能知道现在的四福音是完整无缺的呢?有人指控,早期教会的大公会议排除了《多马福音》、《腓力福音》、《犹大福音》、《彼得福音》、《马利亚福音》等其他古代福音,只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里面描绘的耶稣形像!」
证人:「这是一个好问题。早期教会的大公会议的确使用了三个标准来确定哪些书卷应该被收入新约正典:第一,必须有使徒权威,由使徒直接或间接执笔;第二,必须符合信仰原则,与教会公认的传统规范基本一致;第三,必须普遍被各地的教会继续不断地接受和使用。」
控方:「这么说,你承认有些古代福音被大公会议人为地排除在新约正典之外?有人指控,《多马福音》就是当时教会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由于不受欢迎的教义而被排除了!」
证人:「并非如此。在早前教会召开大公会议确定正典之前的两个世纪,那些分散各地、彼此独立、背景各不相同的众教会已经普遍使用那些书卷。有人说,『欧洲人用得最多的道路是最好的道路,因为好,才多用。』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英国圣经注释学者巴克莱说,『道理很简单,新约诸书能成为正经,因为没人能阻止它们成为正典。』」
辩方:「请解释一下。」
证人:「只要看看那些被排除在正典之外的伪福音就知道了,它们的写作时间离耶稣的时代已经有一百到五百年,内容平庸,里面描述的耶稣与四福音里的完全不同,很少有教会接受它们。因此,《多马福音》并不是被教会的法令排斥的,而是自己排斥了自己。大公会议宣告正典,只是批准了一份权威书卷的清单,而不是批准那些书卷的权威性。四福音好比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不需要音乐界的学术权威宣布,大众就能听出是好音乐;学术权威所做的,只是正式罗列一份好音乐的清单而已。」
第三审:耶稣传记之外还有史料吗?
00:00:00 法官:「下面请第三位证人:爱德温·M·山内(Edwin M. Yamauchi,1937-)博士,他是全美古代史出色的专家,迈阿密大学荣誉历史教授,大半生致力于审别历史的真相。他研究过二十二种文字,包括阿拉伯文、中文、埃及文、俄文、叙利亚文等等。1968年,山内参加了耶路撒冷圣殿的首次发掘工作。」
控方: 「山内博士,你能以史学家的身份告诉我,你对福音书本身历史上的可靠性有什么评价吗?」
证人:「整体来说,福音书是最好的历史资料来源。事实上,它们是关于耶稣值得信赖、完整而可靠的资料来源。其他次要的来源实际上增加不了多少详细资料,但是作为旁证,它们还是有价值的。」
控方:「好极了,这正是我要讨论的事情:旁证。我们不能光听新约圣经一面之词,耶稣同时代的人的旁证也很重要。有部小说叫《神的行动》,书里有个虚构的考古学家,他的话反映了许多人的信念:『教会的主张大半建立于一个默默无闻、但具有救世野心的年轻犹太人的教导上。老实说,这个人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出人头地,罗马人没有提过祂,约瑟夫也没有说过祂什么。』这样说来,除了圣经,耶稣的生平好像没有多少旁证?」
证人:「书里的考古学家完全错了,因为在约瑟夫和塔西佗的著作里,有许多关于耶稣非常、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辩方:「请告诉我,约瑟夫的著作里提供了哪些关于耶稣的旁证?」
证人:「约瑟夫是公元第一世纪非常重要的犹太史学家,他记录了一个犹太大祭司要把耶稣的弟弟雅各杀死,是这样记载的:『他召集犹太公会开会,把一个叫做雅各的人,就是被称为基督的耶稣的弟弟,和某些别的人带到公会。他控告他们违反了法律,把他们交出来用石头打死。』」
控方:「可我听说,这段话是后来基督徒加进去的。」
证人:「我不知道有哪位学者成功地证明了这个说法。如果这是后来由基督徒加进去的,可能会对雅各有更多的赞美。所以你在这里看到的是一则有关耶稣弟弟的参考资料,也是当时有人认为耶稣是基督的旁证。雅各是在耶稣复活显现后才信祂的,你可以比较一下《约翰福音》7章5节和《哥林多前书》15章7节,所以这也可以成为耶稣复活的旁证。」
控方:「我听说约瑟夫还写过关于耶稣更长的一段文字,叫做《夫拉维的见证》,那段文字在古代文学中属于争论得最厉害的一类,据说它被基督徒窜改过?」
证人:「没错,它的确引起过争论。然而今天,在犹太教和基督徒学者之间已经有个共识:那段文字整体说是可靠的,但其中有些后来插入的文字。」
控方:「插入的文字?请你说明一下是什么文字?」
证人:「初期基督教的抄写员插入了一些像约瑟夫那样的犹太作家绝对不会写的文字。比如:『祂是基督』。这很可能是插入的文字,因为约瑟夫不可能在他的著作承认耶稣是基督,就是犹太人盼望的那位弥赛亚救世主。」
辩方:「请问你的结论是什么?」
证人:「虽然可能有插入的话,但约瑟夫的著作证实了关于耶稣的许多重要资料,比如:祂是耶路撒冷教会殉道的领袖,祂是一位有智慧的教师,建立了一个追随祂的团体,被彼拉多在某些犹太教领袖的怂恿下钉在十字架上。约瑟夫被认为是个相当可靠的史学家,所以如果他提到耶稣,就非常有参考价值。」
辩方:「当时的罗马历史学家关于耶稣和基督教提过什么吗?」
证人:「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记录,大概是新约以外对耶稣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在公元115年清清楚楚地写明,罗马皇帝尼禄迫害基督徒。这是一个重要的证据,塔西佗对基督教并不同情,但他证实耶稣是被彼拉多钉十字架处死的,同时也报导了几百人坚持他们的信仰,宁死不悔。」
辩方:「据我所知,另外有一个名叫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的罗马人,也在他的著作里提到过基督教。请问他是怎么说的?」
证人:「小普林尼当过土耳其西北部比希尼亚的总督。他写给朋友图拉真(Trajan)皇帝的信件大部分保存到现在,他在这些书信里特别提到他逮捕基督徒并拷问他们的情况。」
辩方:「这份资料有多重要?」
证人:「非常重要。它大概写于公元111年,证实当时基督教发展非常迅速,也谈到基督徒崇拜耶稣,就像崇拜上帝那样,并且保持了崇高的伦理标准,不容易离开他们的信仰。」
辩方:「请问,有没有犹太教方面关于耶稣的记载?」
证人:「有。《塔木德》(Talmud)是重要的犹太教古代律法法典,其中有几段文字提到过耶稣,把祂叫做假救世主,施行魔术,罪有应得地被判处死刑。」
辩方:「听起来,这些犹太教的文献是从反面证明了耶稣所行的神迹。」
证人:「是的,犹太传统文献虽然很少谈到耶稣,但却支持了福音书的说法:耶稣是个医治者和奇迹创造者,虽然他们把这些神迹归之于巫术。」
辩方:「其他宗教的创始人是不是也有许多历史记载呢?」
证人:「并非如此,人们发起宗教运动,往往要等待许多世代以后,才有关于他们活动的记录。但关于耶稣这个人,我们却比其他任何古代宗教的创始人都有更好的历史资料。例如: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但第一本释迦牟尼传写于公元一世纪,相差七百年。穆罕默德死于632年,但他的传记在死后一百三十五年才写成。而对耶稣的历史记载却是在祂死后不到三十年就出现了,这是独一无二的。」
辩方:「假设撇开新约和其他早期基督教著作,我们从非基督教的历史资料来源,比如约瑟夫、塔西佗、小普林尼和《塔木德》,能得到什么有关耶稣的结论呢?」
证人:「我们能得到大量重要的历史资料,甚至能写出一个耶稣生平的史纲。第一、耶稣是犹太教师;第二、许多人相信祂会治病、施行巫术;第三、有些人相信祂是救世主;第四、犹太人领袖拒绝接纳祂;第五、祂被彼拉多判处钉十字架;第六、尽管祂死得很羞辱,但祂的追随者却相信祂仍然活着,不到三十年,罗马帝国境内出现了大批信徒;第七、祂的信徒都尊祂为神。这确实是数量可观的独立旁证。」
辩方:「我知道你参加过圣殿的考古发掘工作,请问,有没有一些考古发现,是和新约的记载抵触的?」
证人:「考古学没有发现过任何与新约明确矛盾的地方,反而证实了四福音的许多细节,加强了新约的可靠性。比如:有一位考古学家仔细查对了路加提到的三十二个国家,五十四座城市和九个岛屿,没有发现一个错误。已经有许多过去被许多怀疑派学者用来挑战新约的质疑,比如耶稣诞生时罗马帝国有没有人口调查、当时是否存在拿撒勒村、是否存在伯利恒杀婴事件、是否存在毕士大池、到底有几个耶利哥等等,最后都被考古学证明新约是对的。至于那些想Discovery频道里耶稣家族坟墓之类的所谓考古发现,实在太业余了,我认为我们可以忽略它们。」
控方: 「山内博士,我承认你是一位权威的史学家,但是,请容我冒昧地问一句:在考古方面,你除了圣殿考古工作之外,还参加过哪些考古呢?」
证人:「我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觉得我在考古方面还不够权威,我建议你听听约翰·麦克雷博士(John Mcray,1931-2018年)的看法。麦克雷是一位考古学家,在惠顿学院担任新约与考古学教授,也是耶路撒冷奥尔布赖特考古研究所和美国东方研究学院的研究员,《近东考古学会公报》、《圣经世界考古学》和《圣经研究公报》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他的文章出现在许多百科全书与辞典中,凡是研究圣经考古学的人,都要拜读他的教科书《考古学与新约 Archaeology and the New Testament》。他曾经在以色列领导凯撒利亚、塞佛里和希律宫考古,前后八年之久,不知道你觉得够不够权威?」
控方:「应该够了。请问他的意见是什么?」
证人:「我的以上结论和例子,都是他告诉我的。如果你有兴趣,我还可以告诉你另外意见麦克雷博士举的例子。」
证人:「我的以上结论和例子,都是他告诉我的。」
第四审:耶稣的复活合理吗?
00:00:00 法官:「现在是控方和辩方律师的辩论时间,从辩方开始。」
辩方:「各位陪审员,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这四本福音书成书很早,如果他们夸大了报导的事实或者弄虚作假,肯定会被当时的敌人揭发出来,早期教会根本无法在耶路撒冷生根发芽、在犹太人社会中迅速传播。从历史文献考证的角度来比较,新约比同时期人类任何历史文献都可靠,考古发现也加强了新约的可信性。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新约这么可信,为什么『耶稣复活』这么重要的事值得怀疑呢?只是因为它超出我们的常识吗?」
控方:「当然值得怀疑!即使新约作者主观上想记录事实,也确实记录了事实,耶稣复活也可能只是个假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合理的解释。」
辩方:「请举例!」
昏迷论
控方:「比如说:就象电视剧里的那些英雄人物一样,耶稣只是昏迷在十字架上,后来又醒过来了。今天我们见过很多关于人『死而复生』的报道,结果都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死,只是昏迷而已。」
辩方:「这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猜测!我这里有一份亚历山大·梅思里尔(Alexander Metherell)博士的证词,你可以自己看一看。我请梅思里尔博士出具证词,是因为他既是迈阿密大学的医学博士、又是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工程博士,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担任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研究专家,对肌肉收缩机制进行计算机建模,所以有资格在医学和科学上解释耶稣被鞭打和钉十字架的细节。可我又不愿意在这里朗读证词,因为细节太残忍了。这份证词用可怕的事实证明,遭受罗马的鞭刑,又钉上十字架,再用长矛扎入心肺中,是没有人可以从十字架上活下来的。」
控方:「那就让我们猜想最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耶稣从十字架上活下来了,又从裹着自己的麻布里逃出来,用力把坟墓门口的那块巨石推开,从站岗的罗马士兵前面走过……」
辩方:「请等一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就算耶稣还能活着,铁钉已经穿透了祂的两只脚、两只手,祂的背上还有巨大的鞭伤,胸部还有长矛所戳的一个洞。像这样一个人,祂怎么有力气推开大石头,再走上11公里的路去以马忤斯呢?最关键的是,请不要忘记,耶稣被捕的时候,门徒们都吓得逃跑了,现在他们可能会收留这位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耶稣,但如果说他们会被耶稣那种可怜又可怕的样子所鼓舞,不顾自己的家庭、事业、前途和生命,到处冒险宣布耶稣是神,祂已经战胜了死亡,而且盼望自己将来也会像耶稣那样有个复活的身体,这才是超出我们常识的事情!」
弃尸论
控方:「好吧,假设耶稣是真的死了,这也不能证明祂复活了。历史告诉我们,罗马帝国被钉的罪犯不是留在十字架上被鸟群吞食,就是被埋入公墓。有人指出,耶稣的尸体大概是给野狗翻出来吃掉了。按照传统处理遗体的方法,难道不是这样吗?」
辩方:「如果你只看传统习惯,我会同意。但你忽视了这件案子的特殊情况。」
控方:「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所谓的特殊情况吧:福音书说耶稣的遗体交给了亚利马太的约瑟,此人是判处耶稣死刑的犹太公会的议员。这令人难以置信,是不是?公会投票判处耶稣死刑,公会议员约瑟事后却跑去为耶稣安排体面的葬礼,这合乎逻辑吗?」
辩方:「请别忘了路加福音23章51节里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投票时约瑟并不同意,这就说明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早期基督徒很讨厌那些钉死耶稣的犹太公会,如果要他们虚构出一个公会议员,表彰他在耶稣的门徒都害怕逃跑以后,勇敢地给耶稣体面下葬,这合乎逻辑吗?再说,他们为什么要捏造出一个公众人物,让读者都有机会查出这是假的呢?只能说约瑟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他确实埋葬了耶稣。」
坟墓是空的吗?
控方:「四部福音书都说耶稣的空坟墓是由一群追随耶稣的妇女们发现的,这个关系完全可以使人怀疑她们的证词,因为她们并不是客观的观察者!」
辩方:「反对!这些妇女当然是耶稣的忠实追随者,可是当你了解当时的犹太社会的时候,你就会吃惊,四福音居然会诚实地记载妇女是发现空坟墓的人。在第一世纪的犹太社会,妇女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妇女的见证被认为毫无价值,所以犹太法庭不允许妇女出庭作证。所以,空墓的主要见证人竟是妇女,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如果后来才有人虚构这件事,为什么不把男门徒说成是发现空墓的人,比如说彼得或约翰?福音书根据的是事实,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是妇女们先发现了空墓,所以福音书必须记下是妇女,而不是为了让读者容易相信而改成男人。」
控方:「不管怎么说,这些妇女的见证都不是独立的证据。你还有其他理由能说明空墓是件历史事实吗?」
辩方:「有!犹太人和耶稣的门徒都知道耶稣墓地的所在。如果不是空的,一个以耶稣复活为基础的信仰,是不可能在耶稣被钉和埋葬的耶路撒冷建立起来的。另外,最早的犹太人的辩论,都以空墓的历史真实性为前提。也就是说,没有人说墓里仍然埋有耶稣的尸体。大家是争论尸体到哪里去了。犹太人说是守卫睡着了,这当然不堪一击,但重要的是:这些辩论从开始就假定坟墓是空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坟墓就是空的!」
其他可能性
控方:「那些妇女很可能是找错了坟墓,她们走迷了路,一个空墓的看守告诉她们,『你们找的是拿撒勒的耶稣,祂不在这里』,她们感到害怕便跑开了。这个解释也是可能的。」
辩方:「这个解释是不合理的。如果妇女们走错了地方,犹太当局会很高兴地指出坟墓的正确地点,因为他们要证明耶稣死了。当门徒开始宣扬耶稣已复活时,他们完全可以指出门徒的错误,把耶稣的尸体搬出来给他们看,证明耶稣没有复活。如果门徒们偷走了尸体,然后为了说谎而被捕甚至丧命,这合乎逻辑吗?」
有人看见复活后的耶稣吗?
控方:「好吧,假设坟墓是空了,那有什么证据证明有人看见过祂呢?」
辩方:「四福音和《使徒行传》记载了耶稣对许多不同的人有过几次不同的显现。有些是个人,有些是团体,有时在室内,有时在户外,有的是忠心的人,比如约翰,有的是怀疑的人,比如如多马。有时他们接触耶稣,有时和祂一起吃饭。新约经文里总是说耶稣的身体出现在那里,这样的显现前后进行了四十天,这些描写都不带任何神秘的、虚幻的意味。」
控方:「这些只不过是福音书自己的记载,它们怎么能自己证明自己是真的呢?」
辩方:「我想用一点来举例,没有人质疑《哥林多前书》是保罗在公元55到57年之间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距离耶稣复活不到25年。保罗在信中宣称,他曾经亲自遇到过复活的基督,《哥林多前书》15章5-8节说,耶稣复活后『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末了也显给我看』。」
控方:「这完全没有说服力,《哥林多前书》只是保罗写的信,并没有旁证啊!」
辩方:「请允许我解释得更明白一点。保罗说『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很显然,保罗知道虽然事隔二十多年,这五百多人中一大半仍然活着,仍然在地上走来走去,愿意接受访问。请想想看:如果你不是绝对相信这些人会见证他们曾见过复活的耶稣,你怎么会冒险把这句话加进自己的信里,留给人一个攻击的把柄呢?实际上,保罗是在邀请哥林多人自己去查证一下,因为他知道那些还活着的目击证人都会作他的旁证!」
控方:「也许目击者真心诚意地相信他们看见了耶稣,也确实记录了发生的事。可是他们看见的是否只是幻象,以为看见了复活的耶稣,其实祂并没有显现?」
辩方:「美国全国心理学家协会会长加里·科林斯博士(Gary R. Collins,1934–2021年)说过:『幻觉是在个人身上发生的事件。由于幻觉的性质,只有一个人能一次看到一个幻觉,绝对不会被一群人同时间看到,一个人也没有可能用任何方法使另一个人产生幻觉。既然幻觉只能存在于个人的主观,显然别人无法眼见。』还有,幻觉通常是由于药物或身体衰弱,在几个星期之内,五百多个背景、脾气、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的人都经历了同样的幻觉,这是不是太牵强了?」
控方:「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排除,这可能是『集体思维』的一个例子!在『集体思维』里,人们互相劝说、影响,会使大家看到一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一个充满宗教热情的人,很可能会看到他或她所要看到的,却不是实际上存在的东西。」
辩方:「『集体思维』?你知道吗,二十世纪最能辩论的无神论哲学家安东尼·傅卢(Antony Flew,1923–2010年)说过,他不喜欢使用这个别的无神论者使用的论据,因为会两败俱伤。如果你说:『基督徒相信,是因为他们要信。』那么我也可以说:『无神论者不信,是因为他们不要信!』」
控方:「好吧,我们不必继续辩论『集体思维』。」
辩方:「事实上,耶稣复活是门徒信仰的中心,他们不惜以死去护卫这信仰。如果只是『集体思维』的结果,肯定会有人后来重新思考,觉醒过来,最后悄然离开。但历史告诉我们,十二门徒都坚持信仰到最后一刻。耶稣的弟弟雅各在耶稣复活前根本不相信耶稣,保罗曾经是专门迫害耶稣门徒的人,他们怎么会被人劝说、影响,陷入『集体思维』呢?」
控方:「虽然你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我还是无法接受复活的事实,我们还需要更多、更有力的旁证。」
第五审:耶稣的复活有旁证吗?
00:00:00 法官:「下面请第四位证人:J. P. 默尔兰德(J. P. Moreland,1948-)博士。他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拥有密苏里大学的化学学士、加州大学的哲学硕士、南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达拉斯神学院的神学博士学位,现任拜欧拉大学塔尔博特神学院哲学教授。」
门徒的改变
辩方:「请问,除了新约圣经的记录之外,你能不能给我们举几个旁证,证明耶稣的确从死里复活了?」
证人:「这很容易,我可以随便就举出三个。首先,就是门徒的改变。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祂的门徒都很沮丧,情绪低落。他们很难再相信耶稣是上帝派来的,因为犹太人认为凡是被钉十字架的人,都被上帝咒诅的,他们也很难相信上帝会让弥赛亚救世主死亡,于是树倒猢狲散,这帮最初的门徒眼看就要散伙了。但是,只过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我们看见他们完全放下自己的工作和正常的生活,重振旗鼓,献身于传扬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耶稣基督是上帝差来的救世主。祂死在十字架上,但复活了,他们都亲眼见到了。他们愿意献出一生,为此作见证。从人的观点来看,这个事业没有任何物质方面的好处,更没有豪宅在地中海边等他们去享受……在他们面前的只有艰苦的生活,常常挨饿、居无定所,被人嘲笑、殴打、坐牢,最后大部分死于酷刑。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们在打什么如意算盘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们毫不疑惑地坚信,他们看见了死后复活的耶稣。这么特别的一群人,大都是普通的渔夫,若是没有亲身经历基督的复活,怎么可能有这种坚定的信仰呢?除了耶稣复活了,没有别的合理解释。」
控方:「是的,他们愿意为信仰而死,我很感动。但是,穆斯林、摩门教和许多邪教的信徒也一样啊!耶稣的门徒也许只是一些狂热份子,这不能证明他们信的是真理。」
证人:「请仔细想想其中的差别。穆斯林可能愿意因为相信穆罕默德是真主最后的先知而死,但这只是因为他们愿意相信,而不是因为他们亲眼看见过真主向穆罕默德显现。可是使徒们愿意死,是因为他们曾经亲眼见到、亲手摸到复活的耶稣。他们的立足点很独特,不是出于单纯的相信,而是因为确切地知道耶稣已经死而复活。这里有十二个原来不怎么样的人,突然变得道德高尚,全都见证亲眼见到耶稣复活,他们无利可图、损害却很大,你若想用什么理由来推翻它,那真的很不容易。」
控方:「就算这样,还有更多的旁证吗?」
怀疑派信主
证人:「第二件旁证,是有些怀疑派在耶稣钉十字架前,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救世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坚决反对耶稣的教导,但在耶稣死后却转过来信从了祂。除非他们亲眼看见了复活后的基督,否则没有合理的理由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辩方:「我想你是在说耶稣的弟弟雅各和使徒保罗,你真的有可信的证据,证明雅各曾经不信耶稣吗?」
证人:「是的,福音书告诉我们,耶稣的家人,连同雅各在内,由于耶稣自称是弥赛亚救世主,感到很丢人、很没面子。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相信耶稣,和祂对抗,这是很尴尬的事,如果不是真的,福音书的作者为什么会捏造家人不信耶稣呢?后来,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告诉我们,耶稣的弟弟雅各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因为相信了他的哥哥,被人用石头打死。雅各的生命为什么会改变呢?《哥林多前书》15章告诉我们,复活的耶稣向他显现了,没有别的解释。」
辩方:「那么保罗呢?」
证人:「保罗原来是个法利赛人,讨厌一切破坏犹太传统的东西。事实上,他一有机会就迫害耶稣的门徒。突然之间,他不只放过了门徒,还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最后殉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保罗曾经写信给加拉太教会,在信里告诉我们,他怎样做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成为传扬基督信仰的舵手,他说他看见了复活的基督,还听见基督呼召他作门徒。」
控方:「如果你把保罗的转变当作耶稣复活的证据,我也可以把穆罕默德的转变当做耶稣没有复活的证据啊,因为穆斯林否认耶稣复活!保罗的转变和穆罕穆德的转变,在作为证据的价值上是互相抵消的!」
证人:「让我们来看看穆罕穆德的转变吧:穆罕穆德说自己进入一个洞穴,有了一次宗教经验,安拉把《古兰经》传授给他,但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神迹奇事证实。人们很容易为了某些原因追随穆罕穆德,因为伊斯兰教最初是靠战争传播的,伴随着武力征服和政治权力。而保罗却无权无势、手无寸铁,他和其他门徒所目击的事情,别人也都看见了,不只是发生在个人的心里。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章12节提醒哥林多人,『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借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如果他并没有行过神迹,这样写信岂不是太笨了吗?」
辩方:「这是一个很好的旁证。请继续讲第三件。」
犹太社会组织的改变和教会的兴起
证人:「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已经失去独立的国家,被巴比伦、波斯和希腊帝国同化了六百多年,然后又受到罗马帝国的统治,许多犹太人分散在帝国各地,混杂在其他的民族中间生活。可是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犹太人,却完全看不到当时的赫人、腓尼基人、以东人和当时生活在中东的别的民族。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民族被别的民族征服以后,互相通婚同化,就不再成为一个独特的民族。为什么犹太人就不会这样?因为使犹太人成为犹太人的那些东西,也就是他们独特的宗教传统,对他们特别地重要。犹太人会把这些宗教传统传给子孙,在每个安息日记念它,用他们的宗教仪式加强它。他们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不久之后就没有犹太人了,他们会被别的民族同化,从地球上消失。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这些传统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如果抛弃这些传统,就有死后下地狱的危险。现在,有一个名叫耶稣的拉比,来自社会下层,祂传道三年,聚集了一批中下阶层的信徒,与犹太教当局发生冲突而被捕,门徒四散逃走,然后祂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在祂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几年内,竟然有几万犹太人跟随祂,宣称祂是上帝,愿意为了祂而修改或放弃五项重要传统,而这些传统是他们从童年起就已经被教导的,对于他们的身家性命极其重要!」
辩方:「这等于是说,当时一定发生了很重大的事情?」
证人:「是的,当时一定是发生了非常重大的事情!」
辩方:「请说说,耶稣的犹太信徒修改或放弃了哪些传统?」
证人:「首先,从亚伯拉罕和摩西的时代起,他们所受的教导要求每年献祭赎罪,上帝会把他们的罪转到所献的牲畜身上,因而人的罪得到赦免,恢复原来与神的关系。可是,突然间,那个拿撒勒的木匠死了以后,那些犹太人就不再献祭了。第二,犹太人遵守上帝透过摩西传下的律法,这是使他们能和异教徒国家区分的地方。可是耶稣死后不久,犹太人开始说,只守摩西的律法,并不能够成为犹太社区中完美的成员。第三,犹太人小心谨慎地遵守安息日,他们在星期六什么工作也不做,这样才能在上帝面前蒙悦纳,保证家人得救、国泰民安。可在这拿撒勒木匠死后,这个持续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传统突然改了:好几万犹太人改在星期天礼拜。为什么呢?因为耶稣在那天复活。第四,他们信奉一神教——只信一个上帝。可是基督徒却教导三位一体的上帝,说圣父、圣子、与圣灵三位一体。这就和犹太教所信的完全不同。他们认为若说某人是神、同时也是人,无异是异端中的异端。可是却有几万犹太人在耶稣死后,宣称耶稣是人也是神。第五,这些基督徒认为,弥赛亚救世主是一位为世人的罪吃苦受死的人,而传统犹太人所受的教导,则认为弥赛亚是一位能摧毁罗马军队的政治领袖。」
辩方:「这些确实是重大的改变。」
证人:「所以说,你如何解释,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只是一个犹太人,而是几万人的犹太群体,愿意放弃这五项守了一千多年的基本传统?我的解释非常简单:因为他们中间有许多人看见了复活的耶稣!」
控方:「我认为你提到的那些转变,算不了什么大事。人们可以自由地相信任何信仰,从各种宗教中吸取优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来。实际上,现在是网络时代,科技、文化、思想和社会每天都在改变,传统对我们并不是那么重要。」
证人:「这一点我承认,但我们是在谈论两千年前的事,那个时代的人重视传统,认为越古的东西越好。事实上,他们认为一个观念如果能被推溯得越早,这个观念就可能越正确,所以他们很难像我们今天这样接受新观念。当时那些门徒对犹太传统产生的改变,并不是随便进行的小小调整,而是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地震,而地震没有原因是不会发生的。」
辩方:「我认为这种理解还是很有道理的。」
证人:「好吧,让我们再考虑一下教会兴起的历史。教会从耶稣死后五十天就开始了,发展得非常快,在大约三十年之内,就已传到罗马帝国的宫廷。不但如此,教会一面要面对残暴的罗马皇帝的迫害,一面还要面对不同思想和主义的思想,最终却淹没了整个罗马帝国。假如你穿越到第一世纪,你认为教会在罗马帝国能生存下去吗?如果要下赌注,你会把宝押在那群没权没势的人身上吗?他们的信心只是来源于一个小村庄里的年轻木匠,祂还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了。可是这个教会居然如此成功,罗马帝国灭亡了,教会还存在;日耳曼蛮族入侵了,结果却成了基督徒。到今天,教会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许许多多的人还会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彼得、保罗,除了耶稣复活,还有其他更好的解释吗?」
第六审:最后的证人
00:00:00 法官:「现在请控辩双方总结。」
控方:「虽然我还不能反驳这些证据,但这事实在太难以想象。也许,耶稣的复活如果不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密的一场骗局,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最神奇的事,所以完全超出了我的理性。不过,即使耶稣真的复活了,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为什么要相信呢?」
辩方:「耶稣的复活,的确是地球上发生过的最不可思议的事。复活证明耶稣真的是神的儿子,也证明祂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所以才会成为基督信仰的核心。正如使徒保罗说的:『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哥林多前书》15章17节)
「我也完全理解,为什么你虽然不能反驳、但却无法相信,因为你还缺少最后一位证人。耶稣说:『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祂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翰福音》15章26节)只有圣灵才能让人超越有限的理性,接受这些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无可辩驳的证据,让你直接遇见复活的耶稣。在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里,都有成千上万的男人和女人、富人和穷人、博士和文盲、阅历丰富的老人和愤世嫉俗的青年,被这位最后的证人打开了心眼、改变了生命。我无法把这位证人传唤到庭上,因为每个人只能亲自邀请祂,正如耶稣所应许的:『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路加福音》11章9节)我建议你试一试,请圣灵领你亲自遇见那位复活的耶稣!」
法官:「谢谢各位证人和控方、辩方律师。各位陪审员,本次庭审一开始,我就请各位理性、公正地审视这些证词和辩论,作出你们自己的判断。现在是你们作出判断的时候了,这事只能由你们自己来判断,没有人能替你们决定。
「正如控方律师所言,这些证词和辩论,可能还不能完全消除你们的疑问。你们可以继续请教更多的专家,与更多的基督徒辩论,甚至如辩方律师所言,请圣灵领你亲自遇见耶稣。但我要提醒各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要想百分之百地搞清两千年前的事实,肯定是不可能的。一旦你们了解的资料差不多了,就应该凭信心尽快作出决定;正如你坐出租需要凭信心相信司机,动手术需要凭信心相信医生。
「因为,耶稣是否复活,或者毫不重要、或者极其重要,绝不会只有一般重要、只是生活点缀。如果耶稣没有复活,基督信仰就毫不重要,因为祂所说的一切都是假的;这样,你们就可以继续沿着原来的道路生活,遗憾的是,无论怎样努力、成功,这条道路的终点都是坟墓。如果耶稣真的复活了,基督信仰就极其重要,因为祂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跟随祂的道路渡过一生,因为那条道路的终点是祂所承诺的永生。
「因此,你们对于本案所作的判断,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将会左右今后的生活、关系一生的幸福。这个决定并非可有可无,没有人能够回避,忽视和拖延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积重难返。请务必认真、严肃地思考这些证词和辩论,谨慎地作出你们的判断!」